平阳昭公主,中国历史上唯一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

在传统印象里,大家闺秀都是温柔婉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柔弱形象,一般都是学习琴棋书画,大都听从父母安排,高门院墙中的公主,更是如此,比起一般家庭的女儿,更是受尽宠爱,很少吃到苦头。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公主,比起男儿也不逞多让,英姿飒爽,还统领了一队“娘子军”。这位公主就是平阳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与李世民为同胞兄妹一个母亲,也是著名武将柴绍的妻子。很多人对她的了解并不多,也只能怪她的形象太过出挑,与寻常公主不一样。

平阳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在李渊还没有成为皇帝时就出生了,最初还不是公主,历史上对她的名讳记录并不详细,有猜测名叫“李秀宁”,不过后人都用平阳公主称呼,而“昭”是在她去世后追封的谥号,故后人只知道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自幼胆识过人,还向父兄学习了一些强身健体的功夫,李渊欣赏柴绍,可能也是想要拉拢一些武将,并且觉得柴绍与平阳昭公主相配,就把女儿嫁给了柴绍。婚后夫妻两人十分恩爱,意趣相投,定居在长安城。

当时在隋朝的统治下,国家民不聊生,于是李渊决定起兵,希望有女婿的相助,柴绍决定跟随岳父大人,在离开前,只能想办法安置平阳,平阳却劝丈夫快去,她自己能有办法,柴绍就这样离开。平阳昭公主并没有躲起来,反正女扮男装去往李氏老家,自称“李公子”,然后变卖了一些李家的家产,用来救助和收买百姓,很快就组建了一只几百人的军队。

随着父兄战争的兴起,这远远不够,于是平阳昭公主,到处联络不满隋朝的义军,在几个月的时间,就召集了好几只大队伍,其中最大的队伍有几万人,至今不知道平阳昭公主用了什么办法收服的。

随着平阳昭公主的队伍越来越大,朝廷也认识到了这股力量,然后派人来打压,不仅没有打压住,反而让平阳昭公主一路猛进,收割占领了不少地方,都是位于当今的陕西省内。

平阳昭公主不仅胆量过人,还很会统领军队,她的部下纪律严明,绝对不伤害百姓,这也让她美名传播,她女子的身份曝光,人们就称赞她是带领了一只“娘子军”,很多人都慕名来投靠她,队伍人数最多时,可以达到七万人,人们称赞她是用兵天才。可以说平阳昭公主是李渊成功建业的一大助力。

后来李渊的军队与平阳昭公主的军队汇合,在攻打长安的时候,与李世民还有柴绍等人各自领兵进攻。李渊称帝后,特别封他三女为“平阳公主”,就是觉得她帮助平定天下,令人骄傲。之后,也没有停止脚步,依然带领他的娘子军驻守地界,驻守的地方是出入山西的重要位置,也因此这个位置最后改名为“娘子关”。平阳昭公主为李家的事业出了不少力,有人说李家一半的江山都是她打下来的,这让她最为得宠,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比别人丰厚,如果她是男儿身,可能李家的历史又不一样了。

平阳昭公主与柴绍,一个是难得的女将军,从闺中娇女到奔赴战场,一个是出身名门的贵公子,最后两个人都成为了军中名将,如果没有战争,可能两人也会非常恩爱,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是战争让他们长时间两地分割,后来公主还早亡。两人之间共育有两子,在平阳昭公主去世后,柴绍没有再娶,多年来一直保持单身,独自抚养儿子长大。

历史中关于两人的爱情故事,记录的并不多,可能是因为成亲时,李渊还没上位,平阳也还不是公主,但是他们两人之间一定是十分契合的,是一对军中鸳鸯。

历史上,关于平阳昭公主的死因并没有记载,只记载了她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位用军中葬礼下葬的女子。

关于葬礼记载:“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可以说是军中最高规格,在当时她身为女子用军队礼仪下葬是不合礼制的,但是唐高祖李渊坚持用军礼送走爱女,毕竟平阳昭公主对于国家的贡献是非常直观的,而且还身亡在李渊刚建国后的几年,对于李渊来说,既是痛失了最心爱的公主,也是失去了一位忠君爱国人才。

关于平阳昭公主的死因,有三种推测。第一种是当时平阳昭公主一直镇守在娘子关,在哪里死于战场上。因为李渊坚持用军队礼仪下葬爱女,可以看出平阳昭公主对军队的热爱,以及死的时间和地点应该也是在战场上。第二种就是当时平阳昭公主与秦王李世民的关系好,而太子李建成又碌碌无为,害怕平阳昭公主也支持李世民上位,对他影响极大,就暗中解决了平阳昭公主。

最后一种说法是,李家一直都有冠心病的遗传史,可能平阳昭公主也有,正好病发而死。第一种说法应该是最贴近历史的,因为当时平阳昭公主才三十岁左右,正处于年轻的年纪,加上身处军中还会武功,身体应该不错,战死的可能性最大。

结论

唐朝有多名公主,对于平阳昭公主记载算是比较少的,也不够出名,现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公主。但是平阳昭公主的过人胆识,为李渊打天下奉献出汗马功劳,最主要的是在封建古代,女子想要驰聘战场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平阳昭公主在那个年头出头,是值得人们敬佩的。而且世人多知柴绍,却不知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巾帼英雄。在我国历史上,像平阳昭公主这样的女性实在是太少了,很多都受到封建礼仪的束缚,平阳昭公主值得所有人学习和敬佩。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隋唐五代史》

《那时英雄——隋唐战史》

原创文章,作者:Huiz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zang.com/info/635.html

(0)
上一篇 2021-11-07
下一篇 2021-11-0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