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万立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玉菡
近年来,益阳市坚持把殡葬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坚决治理散埋乱葬,以深化殡葬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今年1至6月,全市火化率达57.4%,其中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火化率达100%。
2020年10月,湖南省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南县召开。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等主流媒体对益阳市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为发展“腾地”,促推产业兴旺
益阳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殡葬改革,不断完善殡葬基础设施,新建县以上殡仪馆4所、规划1所。大力推行遗体火化并入公墓安葬,切实推动原有墓穴平整或迁移至集体公墓,为产业发展腾出用地空间。2019年以来,该市累计节约土地约3600亩。这些耕地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后,有效盘活了乡村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清明期间,南县开展“倡导文明祭扫、鲜花献给故人”主题宣传活动,为前来公墓祭扫的市民用鲜花置换纸球。冷建新 摄
为环境“增绿”,推进生态宜居
益阳市将殡葬改革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规范农村公墓建设管理、整治违规散葬坟墓等举措,助力营造“干净、整洁、清爽、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该市以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公墓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让每位逝者都 “逝有所安”。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坚决遏制墓地违建乱象,2020年以来,共整治硬化大墓900余个(含活人墓 100余个)。南县对46处“三沿六区”内大墓、豪华墓强制予以拆除。
为良俗“铺路”,助推乡风文明
益阳市将破除殡葬领域中的陈规陋习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点内容,让文明、生态、节俭、绿色的殡葬理念深入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精神动力。结合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树葬、花葬、草坪葬和水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充分利用清明等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文明、节俭、环保的殡葬风尚。沅江通过推行“三个一律”(一律实行火化、一律进公墓安葬、一律由本村红白理事会操办丧事)、“三个严禁”(严禁做道场和搭台唱戏、严禁燃放烟花鞭炮、严禁在街道及公路等公共场所搭设灵棚治丧)、“三个倡导”(倡导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倡导丧事席面不超过10桌、每桌标准控制在300元以下,倡导非亲属人员不随礼金),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陈规陋习。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文明殡葬的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同,厚养薄葬习俗蔚然成风。
去年以来,大通湖区在全区推广殡葬改革,建成了殡仪馆,并在各镇分别建起了1个公墓。今年清明节前后,该区群众一改过去烧钱纸、放鞭炮、挂纸球的祭奠习俗,用一束菊花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谷晴 摄
为基层“赋能”,助力治理有效
为打通殡葬改革难点和堵点,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益阳市坚持政策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中坚力量,紧紧依靠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将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到殡葬改革当中。各行政村(社区)基本设立了由村支两委干部为殡葬改革信息员的红白理事会,负责辖区内殡葬信息收集上报以及上门劝导工作,做到治理全覆盖、零死角,问题早发现、早制止。将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要求逐步纳入村规民约,由村(居)民共同遵守,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愿和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殡葬改革中的运用,在南县先行先试,研发了殡改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县人员死亡、火化、下葬全过程监管。
2021年3月4日,沅江市共华镇双阜村红白理事会研究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阳佩 摄
为群众“节流”,促进生活富裕
益阳市积极倡导文明治丧,加大殡葬惠民利民力度,全面推行“五免一补”政策,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身故后的遗体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确认的无名遗体,免费提供运送、存放、火化等基本服务及普通骨灰盒和卫生纸棺,对选择骨灰江葬、撒散等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每具火化遗体1000元的奖补。同时,对骨灰入公墓只收取一次性管理费2000元,其中2019年12月31日前实行免费安葬,2020年、2021年分别按标准的60%、80%收取,运营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足。2020年以来,全市共减免、发放殡葬惠民资金 1100余万元,惠及群众7000余户,平均每个丧事可节省安葬费20000元以上。此举真正从根本上缓解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死不起”“葬不起”和因丧致贫、因丧返贫问题的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Huiz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zang.com/info/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