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储慧静) 3月27日,第四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北京及上海(线上)两地举行。本届论坛将死亡话题延伸到衰老领域,来自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死学、传播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衰老与死亡的永恒命题,碰撞出更多新思想、新观念。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作主旨发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论坛并致辞,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殡葬管理处负责人等出席论坛。
韩启德分享如何优雅地老去,如何“让我们衰老着并快乐着”。他表示,死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我们虽然无法避免衰老,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的过程。面对衰老而来越来越多慢性疾病的困扰,不同的态度取决于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也由此影响到晚年生活质量乃至衰老的过程。只有领悟人生与生活的真谛,做到心静似水、荣辱不惊,才能超然于生活中的各种失意和失落,对世事洞若观火,对境遇甘之若饴。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以《生命的别离:从凄凉到壮丽》为题作主题演讲,阐述了死亡美学与死亡美育的概念和意义。他表示,美可以表现生命、关照生命、提升生命,甚至诗化生命、幻化生命,来对冲恐惧,抚慰忧伤。
CCTV主持人、作家敬一丹,北京中坤投资集团、北京丹曾文化创始人黄怒波讲述了亲身经历的生命故事,分享对死亡的态度和思考。敬一丹在母亲病重无药可医时,意识到精神慰藉是药,信息沟通是灯,有质量的陪伴是爱;黄怒波结合多年征服高山的经历,看过不少高山之巅的死亡,他认为那些征服高山不惧死亡的人本质是在寻找人类最原始的家园,他把向死而生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不断提醒自己珍惜现在、珍惜生命、好好活着。各界专家从医学、音乐、诗歌、建筑、科技等角度探讨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文化的关怀。
论坛发布了《北大清明论坛共识》:人固有一老,也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如泰山者,人格流芳,化作永恒。死亡的形式可以更美,死亡的遐思可以更暖,信念让死亡充满力量。
医疗、殡葬等行业从业者及通过网络报名的群众现场参加论坛,近4万名网友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Huiz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zang.com/info/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