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殡葬业科技发展与变迁,激荡四十年

1982年,新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环保82B型燃油式火化机问世,迈出了火化现代化的第一步,开启了殡葬业科技发展的征程。

随后山东、四川、福建等省份的民政厅组织力量,仿造捷克火化炉的结构,利用传统的砌炉方法,生产了燃煤式火化机。

这种炉的热效率低,燃烧也不充分,污染大,不符合文明火化的要求,自70年代就不再生产。与此同时,随着日本、美国等国对火化技术的研究,带有二次燃烧装置的无害化火炉研制成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进入80年代后,火化设备科研生产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了改变我国火化设备科研生产的落后现状,1981年,民政部委托沈阳市民政局成立了沈阳火化设备研究所,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日本的先进火化技术。在掌握了架空焚烧和二次燃烧技术后,我国在1982年自主设计制造出环保的82B型燃油式火化机,迈出了火化现代化的第一步。

该火化机较好地解决了火化效率、燃料消耗、方便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但在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整体来说,已是当时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火化机产品,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共计安装500多台。值得一提的是,昆明茶花汽车厂还根据有关单位的需要,于1986年研制了出了YH84A型移动式火化车。

90年代,我国火化机的科研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政部组织沈阳火化设备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考察了法国的火化机技术,学习了提高整体炉温的设计原理,成立了中法合资的沈阳升达火化设备公司,引进生产了法国的TABO火化机。

通过技术引进和学习,北京,江西,上海等燃烧设备公司纷纷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火化机,TABO系列火化机的提高整体炉温的焚烧技术在国内被广泛采用,推动了我国火化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江西南昌火化设备厂开发出YQ-90型燃油式火化机,北京京龙燃烧设备公司研制出CJ-93型台车式火化机,上海申东燃烧设备公司研制出SD-97型火化机……这些火化机产品在能耗、燃烧效率、自动化程度、烟尘排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一些技术指标已经接近国外先进产品的水平。

如今,火化设备的改进,更多体现在自动化和环保上。

老式的火化机需要火化师凭经验调整燃烧状态。而全自动的火化过程中,计算机会全程自动控制炉温、压力、燃料用量和进风量,确保燃烧充分、彻底。运送遗体入炉的过程中,也尽可能降低噪音和振动,保证这个过程安静、肃穆,体现对逝者的哀思。为了进一步降低污染,更新的火化机也在用天然气取代柴油,同时使用尾气处理和粉尘收集装置,实现零污染。

2017年,北京完成了对全市90台火化炉的技术改造工作。所有的有害污染物,都在燃烧和过滤中被净化。

2021年,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召开益善殡仪馆试验炉质量评审会,上海绿色环保型火化机研制成功,全市环保型火化机改造工作即将全面推开。

从1981年到2021年,行业始终追随科技与环保的脚步,在大型殡葬设备领域努力追赶和超越世界领先水平。如今的国产火化机及尾气处理设备,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生产和创新,以北京福源为首的众多行业科技单位,自主研发出全、半自动入殓设备,全新一代火化机械……中国智造已在殡葬设备领域熠熠生辉。

1989年,中国殡葬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殡葬业正以蓬勃向上,创新发展的态度迈入新的阶段。1991年,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极大促进了行业内部的科技交流。

1989年9月23—25日,在黑龙江省召开中国殡葬协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殡葬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暨中国殡葬协会第一届年会。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主席。中国殡葬协会于此正式成立,本次会议上,还决定申请加入国际殡葬协会,并于当年成功被国际殡葬协会接纳为会员。

1991年10月15—19日,在中国殡葬协会第三届年会上。会议决定成立三个工作委员会作为协会的分支机构,他们分别是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公墓管理工作委员会。行业从此有了专业的科技交流与学习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殡葬科技领域的人才流动。

1993年9月,中国殡葬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殡葬科学研讨会,当时有13个国家的代表共97人出席会议,各国专家学者踊跃提交殡葬科技领域论文,国际间的殡葬科技交流日益密切。

2005年3月2日,设备用品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殡葬科技与发展登上新的高峰。

此外,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自1991年起,为推动现代化陵园建设,提升殡葬设计领域的技术能力,特开设公墓培训班,截止2021年,累计参加学习的单位已经达到1273家,共计 2921人。另一方面,中国殡葬协会殡仪工作委员会自2014年起,为推动现代殡仪馆建设,特开设殡仪馆建设与管理研修班,累计1050余人参加学习;为提升殡仪礼仪和花艺技能,自2015年来,特开设“殡仪礼仪与会场布置实操培训班”和“殡葬鲜花花艺实操培训班”,累计参加学员约1400余人。

1991年,行业首个殡葬设备用品展销会成功举办,多种优秀产品横空出世,极大促进行业产品的科技化、现代化。1995年,首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技术交易博览会开启,中国先进殡葬科技登上世界舞台。

1991年10月15—19日,在中国殡葬协会第三届年会期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殡葬设备和用品展销会,展出了当时我国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殡葬设备和用品700多件。其中包括新一代环保火化机、尾气处理设备、先进殡仪用品等多个领域。展销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殡葬从业者的光顾,首次将行业中最先进、最顶级的产品汇聚一堂,对产品的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5年3月,中国殡葬协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技术交易博览会”(后称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殡葬设备用品在大众场合集体亮相,从此改变了内部流通,小范围采购的局面。同时,拉开了让中国殡葬行业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殡葬行业的序幕。

2014年5月,第六届博览会被定为2014年商务部重点引导支持展会,共有来自德国、法国、韩国、马来西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世界各地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国内的140多家厂商参展。博览会展出100多类近千种殡葬设备用品,向人们展示我国和世界殡葬设备用品最新科技应用和最高发展水平。博览会还得到国际殡葬协会支持。国际殡葬协会、拉美殡葬联合会主席特蕾莎·萨维德拉女士代表国际殡葬协会轮值主席克劳斯·迪特尔·沃尔夫先生在留给博览会视频致辞中对博览会的准备工作表示支持与肯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初,殡葬标准化逐渐发展,成为探索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强有力武器。

殡葬标准化是民政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自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殡葬事业加快向现代殡葬的转型,殡葬标准化也随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尤其是2008年首届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在民政部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和社会事务司的直接领导下,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筚路蓝缕,积极工作,研制出了一大批殡葬标准。

截止目前,行业现行有效75个殡葬标准。其中包括:国家标准12个(强制标准2个,推荐性标准10个);建设标准2个;国家职业标准6个;行业标准41个(含2个政策性标准文件);相关标准14个。

殡葬标准化为行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今后行业科技的发展前行指明了方向。

1995年,济南民政学校成立,开始中专层次的殡葬专业人才培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殡葬行业正式进入专业人才培养快车道;其后多所殡葬专业院校的成立,为行业科技的技术提升增加持续推动力。

人才是行业的未来,也是殡葬科技不断发展前行的活力源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的开设,为行业的人才培育与科技升级打下扎实基础,填补了中国殡葬职业教育的空白。

我国殡葬专业教育发起于1995年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开始了中专层次的殡葬专业人才培养,随后长沙、重庆、湖北等民政学校开设了殡葬专业。1995年开始招收“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启了中国现代殡葬学教育。1998年,长沙民政学校升格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殡葬职业教育也从中专层面提升到大专层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首个开设现代殡葬教育专业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国现代殡葬教育的开创者,2020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2018年首次招收了全日制来华留学生。2020年,为适应双高专业群建设,增设殡葬社工、殡葬信息智能、殡葬产品设计三个方向。目前是中国培养殡葬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中国殡葬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中国殡葬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殡葬协会授予的中国殡葬协会教育培训基地,并联合日、韩、马来等国成立了亚洲殡葬教育联盟。

1997年,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殡葬专业成立,是新一代殡葬人的“摇篮”。在这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殡葬专业从无到有,实现了无数个零的突破;

1999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开办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2007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设立殡葬专业专科教育。

2019年,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开设殡葬专业,这是安徽省首个开设殡葬专业的高等学府,也是全国第5个开设殡葬专业的高校。

2008年,中国公墓网作为行业门户网站,为中国殡葬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强有力支撑,“殡葬数据化”时代拉开帷幕。

同其他行业相比,殡葬在数字化建设上稍显逊色。很长一段时间里,殡葬业始终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的数据支撑。步入21世纪,信息化建设给全球经济和不同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行业基础数据的缺失,中国公墓网全面整理基础数据,以行业门户的身份在行业中亮相。这也标志着殡葬业正式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的时代。

21世纪10年代开始,可降解骨灰坛、遗体防腐毯、智能升降骨灰存放架等多种现代科技产品接连问世,涵盖殡、葬、祭全流程多场景,极大提升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效率,解决了众多存在于殡仪服务中的痛点。

从10年代开始,殡葬业的科技发展迎来又一轮浪潮,生态环保、追求现代的科技诉求排在了产品研发目标的首位。水溶性祭祀纸、全自动推尸车、可降解骨灰坛……这些融入先进科技元素的殡葬产品,无一不在推动着整个行业升级和进步。

2019年,北京思亲堂的无灰纸成功问世,它一改传统祭祀用纸火烧时飞烟走灰,味道刺鼻的缺点,真正做到了无灰、无烟、无味。思亲堂调研传统祭祀纸的成分及工艺流程后,采用全新的造纸材料结合独特工艺,打造了这款无灰纸。无灰纸经过多次试验,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燃烧使用,不会产生烟雾等粉尘颗粒,亦不会产生任何刺激性气味。

殡葬用品的升级与行业科技变迁相辅相成,令人欣喜的科技产品似乎如井喷般出现,带动着产品不断的更新与迭代。

2013年,以“生命晶石”为代表的骨灰纪念产品陆续问世,先进科技为殡葬行业注入新活力,独特纪念产品成家属追思纪念新风尚。

2013年,生命晶石的创始人将“骨灰晶石”的概念引入国内,掀起了骨灰纪念产品发展的开端。紧接着,纪念钻石、骨灰钻石、思亲堂“望云珠”等等一系列凭借高科技手段孕育的追思纪念产品相继诞生,成为殡葬行业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

经过三年的酝酿,2016年4月,上海安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生命晶石”服务项目,并于2016年4月正式与上海民政部门合作并顺利运营,第一颗生命晶石也就此产生。“生命晶石”制作采用电能驱动,利用红外真空热辐射震荡,通过改变骨灰内部物理分子结构,自然转化成大小一致、外观如美玉般的天然结晶。“生命晶石”制作技术为目前全球唯一无添加剂的骨灰天然结晶技术,制作过程无明火、全自动操作。

2015年,互联网入局殡葬,为行业带来高效便捷的生产力工具,以墓园管理系统为首的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将殡葬流程紧密连接,形成完整行业科技闭环。

15年开始,互联网逐渐渗透进殡葬业,在前端,以各种APP、小程序为主要载体,为逝者家属在各个板块提供了不同需求解决方案;在后端,以墓园管理系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互联网效率工具也登上舞台,成为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上海福寿园的“藏晶苑”就是一个案例。作为一种生态节地葬,其环境优美,品质上乘,设计时尚,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藏晶苑”在地下和广场都建有大型电子屏,并与专属手机APP进行联动,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祭扫环节。一方面实地祭扫时,亲属可将逝者的照片、音频和视频等上传至APP,在电子屏同步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另一方面,APP具有预约祭扫和远程祭扫功能,亲属可以在APP上实时进行视频祭扫,从而缓解清明、冬至祭扫人群拥堵的境况。

2018年,《殡仪员工职业防护规范》出台,殡葬从业者的个人防护走出更规范、更专业的一步。

2012年,江西际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殡葬一线职工技术手段辅助防护”概念。2015年,际海开始投入到用于保护一线殡葬职工的防护设备的研发当中,并进行小范围试产。

2018年初,第一批专门针对行业从业者的防护成套设备正式面世,济南莲花山殡仪馆成为了全国第一家使用成套殡仪馆防护设备的用户。

2018年,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了《殡仪员工职业防护规范》,开始了专业的殡仪职工卫生防护。殡葬从业者的个人防护得到了更加深度的保障。

2020年,网上追思祭扫蔚然成风,新科技带来无限可能。

云祭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而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

其实,早在2013年,天津永安公墓就已经开启了云祭祀试水。

2013年1月1日,天津市永安公墓新网站上线,推出“选墓下单”“网上订花”等6项网络祭扫一站式服务。其中,远程祭祀服务利用互联网将图片、音频、视频完美组合,让客户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实现祭祀的心愿。这一新型服务,为客户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

云祭祀真正的发展高峰是2020年的清明时节。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墓园祭祀不得不选择关停,因此,互联网云祭祀顿时成为家属们首选的对象。

“网络纪念堂”、“追思直播间”……一个个稍显大胆与新奇的云祭祀产品,就这样搭乘着互联网科技的便车走进了殡葬视野。这些网站为消除人们对网上祭祀的虚幻感,还采用了一些仿真祭祀、AR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强用户体验。

结语:科技为行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立足科技持续进化产业,把握科技开启科学融合数智化布局,这即是行业人探索前进的行业理念,也是升级进化密钥。时代变迁,不变的是殡葬人一颗永存信仰,饱含深情的进取之心;细水长流,积累的是现代科技反哺传统殡葬业的点点滴滴;百川归海,汇集的是殡葬业全产业链的融合、碰撞与升级。21世纪20年代,将会有更多传奇事迹由此刻迸发,殡葬人也必将继续怀揣着拳拳之心,带领行业实现全线的迭代升级,让科技融汇在行业的钢筋铁骨中。

原创文章,作者:Huiz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zang.com/info/518.html

(1)
上一篇 2021-10-29
下一篇 2021-10-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